close

從解說員轉任田間工作人員已經超過半年了(快一年?),雖然不是解說員了,偶而人力不足時,還是要支援解說的工作。而最近因為家裡的因素,打算離職的我,接下來會離生態、解說……等等的事更遠吧?其實我已經對解說已經生疏不少,因此,想在離開這個第一次投入解說工作的地方前,也在我將“解說”這回事完全淡忘之前,紀錄下這段日子的心得,算是一個紀念吧?

現在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已經推行了約4年,剛推行之初,我就自認自己不是環境教育人員(但推行之初還是厚著臉皮報名驗證,好在資格不符,不給報名),因為的!因為每次的解說,我並不是報著教育的心態在作解說,我是抱著分享的心態,因為我喜歡大自然,在解說時,我也想把這份心情、在這裡生活的態度、我在這世上如何活著、甚至心靈的一部分(就算被他們看見我的心靈之後,可能被瞧不起或受傷,也是值得的。),分享給參加營隊的學員(某一任場長交代,來參加的人接稱其為學員,後來我就用來跟沒有參加營隊的遊客做區隔。),也希望讓對方的心靈能感受到這一部分,就算只是稍稍觸動他們的心,我就很開心了。
其實我很想說我啥麼屁都不是,我就是我,但在工作時可不能這樣說,那索性說我是生態解說員,剛好也符合我的職稱。這想法自從參加了某次在台中的工作坊之後,更是認為我那時真有先見之明啊!
在那個工作坊(雖然完全沒動到,都是坐在教室聽課)中,有教到,所謂的教育是在特殊的場合(ex:學校),針對特定對象或年齡層(ex:學生)才叫作教育。雖然這我對教育的定義不同,也不過就是個名詞罷了,也沒放在心上。但在我工作的地方,解說對象是沒辦法選擇的,有可能是一家三代,也有可能是公司行號出遊,學生或研究室班遊,也有可能一群人互不認識,只是剛好報名同一家旅行社的行程……等等,各式各樣,包羅萬象。我喜歡解說的對象包含各個年齡層,雖然我也覺得為同一年齡層的成員導覽比較容易,但是若能讓不同年齡層的對象分享彼此的看法或生活經驗,我想能夠激發出不同的火花,也說不定能讓同行的人看到不同年齡層同伴的另一面,增加彼此的瞭解。
至於是不是在特定的場合才能帶解說?不,我希望只要在我工作的還境內,不管任何地點,我都能為學員解說,這是我的目標。

有一位離職去當農夫的同事LY,曾對解說員們說到:「你們這些解說員既然是在農場工作,應該也要去瞭解農事。」我對他的看法,深深感到贊同。(雖然我當時來不及跟他說)農事、生態、原住民文化是我工作地方營隊的三大主軸,我身為解說員,對這三項都應該要深入了解一番,而且這個深入,不應單單是研讀各種資料而已。
曾有人問我,認識這麼多物種,對我們為一般民眾解說有甚麼幫助?當時我只是回答我個人只是喜歡認識動植物,未必有甚麼用處,但現在想來,這點非常重要。在這裡工作的解說員們,大多懷抱著理想或理念,希望能對生態保育觀念的推廣有幫助。但話說回來,所謂的「生態系」,就是「生物」加上「環境」,而生態系,是由非常多樣的生物堆砌而成,兩個物種成一條線,三個物種成一個面,四個物種成一立體空間,而大量的物種,則組成無限的面及空間。我們若要瞭解何為生態,自然要認識物種跟物種之間如何生存,及生物在環境中生活的方式,了解得越多,感覺越能接近生態真正的樣貌,簡直無窮無盡。而越瞭解生態,在解說時,讓大眾瞭解生態如何運作的同時,也比較能讓大眾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試想,一個鼓吹生態保育的人,連活生生的生態都不甚瞭解,只是會解釋“生態”兩字的意義,被解說的民眾敢相信他說的話嗎?他們大概會想,連生態都不瞭解的人,怎麼會知道如何做對生態才是好的?就好比買車時遇到一個不懂車的汽車銷售員,大家會想買他推薦的車款嗎?
雖然我在解說時,並沒有想要教對方甚麼東西,而是希望觸及對方的心靈,但我畢竟沒有練到X教授的心靈感應術,我還是要用語言和對方溝通,而我並不是一個口才好的人,因此能說出甚麼東東,對我這凡人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喜好不同,而且這個人可能只來這麼一次,我要用甚麼解說題材,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內心,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不一樣,若是我擁有越多題材可講,我面對不同的人時,是不是就越有可能找出能讓對方感受到的題材?因此,我也要求自己盡量能解說我工作環境內的每一個解說題材,每一個主題館,每一個角落。這樣很多嗎?對我這有點空蕩蕩的小腦袋瓜來說,很~~多。可是反過來說,我的題材,也就「只有」這些而已。這場域內的所有題材,可說是我僅有的武器,因為我在解說時,盡量只講在我工作環境可以看到或感知到的題材;這裡沒有的東西,盡量不講,或是為了效果偶而穿插一下而已。因為我工作的地點並不是交通發達或是一般大眾短時間就能到達的地方。若是我一直解說別的地方才能看到的東西,或是室內就能介紹的東西,那學員何必長途跋涉來到這裡呢?他們不就是想走進大自然,認識這裡的東西(不論是風土、環境、生態……),或是直接接觸農作嗎?因為我曾在別的的地方聽過一場解說,那解說員一直在介紹那裏沒有的東西,讓我有種憑空畫餅的感覺,覺得好虛幻,覺得那位解說員只是把另一地方的解說練到很熟練,再拿到這個地點講,要是在別的地方,效果一定更好,但在這裡講,只是浪費我的時間,沒有切身的感受,因為我到這裡來,想聽的就是這裡的故事。

另外,我覺得,1.對解說場域的題材全盤了解的知識,及2. 解說時能傳達心中懷抱理念;這兩者哪個比較重要呢?我覺得這兩點都是極為重要的,但就算兩者皆達到了,也算不上甚麼,沒有甚麼好得意的。因為這兩點對解說員來說,只是基礎中的基礎,但也正因為是基礎,所以才重要。
有了這兩個基礎之後,要如何善用場域內的題材(不論是人物、動物、植物、農事、歷史、文化、天文、地質……等等),與理念水乳交融,以達到理念優化題材,題材深化理念,並且轉換成讓對方容易吸收的解說,我想,這才是解說員的第二階段的目標。

幾千年前的孔子就曾說過:「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這裡當然不是要告訴大家如何做個君子,而是這道理應用在解說也通。「文」可用來指解說的題材,「質」可指作解說包含的理念。 「質勝文則野」 是說只重理念而忽視解說題材,解說就會粗俗空洞,不生動不感人。 「文勝質則史」是說只著重解說題材而沒有理念,缺乏解說中包含的精神,就只有華麗詞藻,內容空虛浮乏。
因此,只要能有效得把題材及理念融和,或是能讓學員融入當下的情境,各種方法我都想去嘗試、去學習,並實際運用在解說上。例如:製作DIY、玩遊戲、學習單、定向遊戲、五感體驗、團康、探索教育……等。達到「文質彬彬」,就是一場恰當的解說了。而可用的方法也是無窮無盡,我還只是初學者而已,我相信一定還有更多的解說技巧尚未被應用,等著世上的解說員們去發掘。


現在許多地方,尤其是政府推行的環教教育場域,都相當重視給解說對象填寫問卷,我工作的地方也不例外。要是有學員在問卷上直接寫上我曾說過的話,將會使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我可能剛完成一場失敗的解說。我前面提到,我解說時,並不是想教給學員甚麼東西,而是希望呈現心靈、「生態即是生活」的生活方式,及我是以怎樣的眼光看生態,期望和對方的心靈碰觸。我希望大家接收到我的心意之後,可以去思考,找到他們自己看待生態的方式,就算找到的方向跟我完全相反,至少也是經由他們思考之後得來的。我相信,我面對的學員,每一位智商都比我來的高,我只是比較他們早認識生態而已(有的學員說不定對生態的認識比我還深呢!);至於要如何保護生態,保護我們生活的地方,守護我們下一代生存的環境,他們一定能找到比我更好的方法,我只是一個帶著人們去認識生態的楔子罷了。

我並不聰明,因此我衷心期望我能比前一秒的我還要進步一點點,每一秒都能進步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地累積。並希望每一次的解說前,甚至是解說的當下,也能不斷地思考:事前連絡學員時獲得的資料、我面對學員時他們的反應、我認識的所有解說題材、我曾做過的每一次自然觀察、農事工作中的每一個體會、登山健行走的每一步、生命中所經歷過的喜樂挫折、探索自身個性的黑暗面……。將這些重新組合並融會進我的每次的解說中,而這些累積,也將會成為我解說的重量及深度。

解說這條路,就好比是走在無邊無際的之中,一路上充滿對自我的挑戰。有可能一蹶不振,從此放棄初衷,停滯不前;也有可能不知不覺向著頂峰邁進;而在往頂峰邁進的山腰,看到周遭也有無數的山峰,根本看不出是自己所在的山比較高呢?還是其他的山峰比較高?;是不是堅持攀向正在爬的山峰?還是要轉往其他山嶺走去才能到達更高的山峰呢?也許就在猶豫的同時,生命就已經走到尾聲?真正感到「解說,乃是無盡的荒野」。但至少,在這個地方工作是幸福的,在名為「解說」這片廣大的荒野之中,有著同伴一同摸索,互相支持,互相學習。

其實這標題我根本就是抄襲自某一部日本漫畫,因為在前一陣子工作中,突然覺得,解說,跟這部漫畫的經典台詞,實在是太契合了,還當場笑了出來,才會在我決定紀錄現在的想法時,改編這句台詞,當做標題。這些其實是我現在的領悟及目標,希望有一天能達到這個境界,紀錄這些感想,是因為,雖然我即將離開解說這一領域,但若是將來又有機會再次踏入這一領域,我希望能有不同的體悟,並能找到更高的目標,比現在的我更加進步,否則就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2015.8.8 梅峰

 

 

01IMG_0411學員(搖椅).JPG

找尋葉子的賓果遊戲,中間還是要讓小朋友轉移注意力,玩玩搖椅吧!

 

02IMG_0765學員(疊金字塔).JPG

疊金字塔,享受草地打滾的感覺。

 

03IMG_1674學員(被黏青牛膽葉).JPG

青牛膽的葉子有黏性,學員的創意更勝一籌。

 

04IMG_3902學員高粱泡.JPG

接觸有刺的高粱泡,也是甜蜜的體驗(舌頭嗎?)。

 

05IMG_7521蛇蚯蚓,學員.JPG

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地上的蚯蚓了?這隻是大了點。

 

06IMG_7015營隊學員.JPG

走在林中小徑。

 

07IMG_8582學員(森林探索).JPG

被大自然包圍著。

 

08IMG_9683學員(小朋友,大冠鷲羽).JPG

小朋友睜大他的眼睛,觀察周圍陌生的環境,竟然給他找到大冠鷲落下的羽毛!

 

09IMG_2562學員(賞鳥).JPG

練習用雙筒望遠鏡找鳥。

 

10IMG_2685學員觀察灰林鴞.JPG

灰林鴞可不是每次都看得到喔!學員們趨之若鶩。

 

11IMG_0561學員,友(李仁和,).JPG

主題館或展示室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IMG_0567學員(夜間觀察,昆蟲間,芭樂).JPG

同事B在夜間為學員介紹鍬形蟲。

 

13IMG_0114學員(夜觀,軟體).JPG

就算是電腦軟體,在天氣不好時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14IMG_9734學員(夜觀).JPG

冬天太冷,躺在地上觀星還有人拿睡袋出來。

 

15IMG_3891學員(採蘋果).JPG

採收蘋果。

 

16IMG_8689學員(採花).JPG

採摘切花百合水仙是,以怎樣的態度抽起每一支花呢?

 

17IMG_8731學員(大麥田).JPG

現在的年輕人要在大麥田中的機會太少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解說 荒野
    全站熱搜

    絕對無敵大智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